搜索:
基地新闻
    基地新闻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分论坛二|供给侧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作者:李露露 编辑:程 婧 发表时间:2017-12-24

    20171224日,第七届“南湖 • 中国农村法治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湖北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湖北省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新型城镇化 •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来自省内外45所高校200余名代表参会。湖北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荣卓主持开幕式。

    第七届“南湖 • 中国农村法治论坛”之分论坛二的主题是“供给侧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党委书记、教授王伟和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晓敏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与会嘉宾分别就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两区土地公平补偿进行汇报。

    ▲第七届“南湖 • 中国农村法治论坛”分论坛二

    第一单元

    基于交易成本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影响因素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白昊男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探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影响因素。他指出,长期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造成土地权属争议的化解成为现实需要,在对土地权属争议成因和调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后,认为争议化解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会对争议主体产生深切的影响,由此研究调处过程中影响因素对于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具有实际价值。随后通过模型实证对争议发生前后博弈参与方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作人员参与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时间、各参与主体之间的配合程度、调处程序的复杂程度、争议解决的依据、调处结果的履行程度对于土地争议权属的化解影响显著。构建土地权属争议的预防发生机制、建立多元的土地权属争议化解机制有利于土地权属争议的化解。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白昊男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实证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魏华以北大法学网站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纠纷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着重从诉讼诉求、流转期限、诉讼结果、流转客体四个方面指出新阶段流转方式的现状:转出方反悔的比例占多数;纠纷集中在长期流转场合;法院没有明显的主导性意见;卖方搭地的现象并非孤例。对此现状,他认为流转方式、合同效力、合同解除上的争议是主要的诉讼理由,并从流转双方、土地增值、法律规则、权利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五个方面分析了纠纷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纠纷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启示。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魏华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长春就以上汇报从总体印象、研究重心和个人看法三方面进行了评议。首先他认为上述汇报内容丰富新颖、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性强、论述重点突出、对策参考性强,其次结合汇报的研究重心谈及自身对于土地纠纷的看法。他认为土地纠纷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基层治理普遍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农民私欲膨胀,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治理中的制度机制,制度就好比“心脏”,只可滞后不可缺位。因此提议在座学者多深入基层进行实地研究,让政府了解问题,从而纳入治理版图。

    水库移民安置“两区”(淹没区和安置区)土地公平补偿原理与改革对策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晔从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出发探讨“两区”土地公平补偿原理。首先在界定“两区”土地补偿的内涵、原则和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提出当前“两区”土地补偿的法定地位与补偿标准不对等、标准与土地权利价值损失不对等、标准与其他类型征地补偿标准不对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土地补偿内容、形式以及权利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不仅要将“两区”土地补偿至于同等地位,丰富“两区”土地补偿内容与形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而有助于达到“两区”整合、实现“两区”公平。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晔

    三权分置”视域下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困境与进路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盈对“三权分置”视域下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现状、困境、进路进行了详细地汇报。文章主要从法律现状、政策现状、实践探索三个方面透视了“三权分置”视域下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现状。随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经营权法律性质缺失;法律滞后于政策,且对抵押态度不一;经营权抵押配套制度不健全是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调整不适宜的法律,维护法制的统一;健全土地经营权抵押配套制度。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盈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义对刘晔和张盈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他指出上述汇报分别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聚焦于土地改革问题,土地改革是重要而典型的研究课题。从选题和研究视角来分析第一篇文章跳出泛泛而谈的视角,从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且文章研究跳出定性分析,研究具有科学性,内容丰富饱满,逻辑系统清晰。第二篇文章在选题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内容细致、全面,分析透彻,尤其是对于制度梳理和实践探索的分析很有意义、是一个亮点。最后提出进行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扩展视野,上述汇报如果从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视角做实践探索会有更丰富的成果。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义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由广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黄俊、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法学系主任赵宁主持。与会嘉宾分别就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的法律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农业法等进行汇报。

    ▲广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黄俊、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法学系主任赵宁

    对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的法律建议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邓春景从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的政策要求、土地现状、法律建议的方面进行汇报,认为在新区土地利用上一要政府主导、理性利用;二要采用多元化、差别化土地供应模式;三是建立土地利用绩效评估机制;四是灵活转换土地性质,适合经济发展;五是随用随征,灵活征用。最后她谈到只有合理规划好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才能实现雄安新区承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邓春景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的集体股设置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房建恩首先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乡村经济、基础组织的意义谈到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性,通过梳理集体股的有关的政策和观点进而谈到自身对于集体股设置的观点,他主张不设集体股;公积金的使用要收到限制;不设公积金,要设公益金;公益金的比例过高,并且就自己的观点说明原因。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房建恩

    山东省土地法学研究会会长、教授石凤友根据自身的思考对以上汇报人进行评议。他谈到两篇文章在结合十九大报告的思路进行选题,目前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中国在新思想的指引下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要有新举措,从这个角度看这两篇涉及雄安新区和集体股设置问题,选题是比较新颖的。紧接着,分别对两篇文章进行评议。第一篇受到篇幅的限制没有对雄安新区展开深入探讨,对于土地利用的法律建议要用法律的术语、法律的思路、法律的措施等专业的法律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同时可以把五大理念融入土地利用,研究会有更好的视角。第二篇总体来说如果把公益金和公积金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现实情况、发展未来做一个梳理,那么会使得文章更加饱满。最后谈到关于三农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秉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理念,同时将这种理念将其融入制度设计,利用毛泽东和梁漱溟的学术探讨例子证实了这种理念的真实性。作为学者要有良心,将农民问题作为自身责任。

    ▲山东省土地法学研究会会长、教授石凤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构建之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宗豪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概念厘定——现实抵押困境——问题解决的建议的逻辑思路进行了汇报。首先,界定了抵押主体、抵押内容、抵押期限、抵押实现方式的概念。同时指出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面临现有法律制度畸形、配套服务不足、存在社会风险的困境,并且从改善相关法律、完善配套措施、健全社会保障的角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进行了构建与创新。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宗豪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法与竞争法关系的审视与重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研究生邱隽思从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谈到农业产业法与竞争法关系的审视与重构。他认为以反垄断法为主的竞争立法、执法应当在更广阔的产业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产业政策的实施应当以不违背竞争政策为基本前提。但是目前农业竞争法实施面临现实困境:来自农业产业政策的僭越力量、中国农业竞争政策先天弱势于产业政策、农业领域竞争执法的停滞。开展农业反垄断执法利于农业竞争法与产业法关系的重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研究生邱隽思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应珍对这两篇论文进行点评,这两篇聚焦于抵押权的问题。相较于之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存在一些问题和疏漏:引用论文文献过旧,语言口语化,学术语言不严谨、错别字多,引用法律有错误、摘要头重脚轻、概念模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于土地抵押会有清晰的了解。而第二篇论文脉络清晰,选题符合论坛主题,重要的是最后一部分解读较好,落脚点也很好,可以借鉴吉林大学陈斌教授的论文,文章会更有深度。最后呼吁学者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从实证研究中发现问题,多做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应珍

    Copyright © 2020-2023 版权所有:中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网 鄂ICP备17029695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