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唐鸣教授、黄敏璇硕士的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研究——基于全国16个农村社区协商典型案例的分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刊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研究——基于全国16个农村社区协商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对比全国16个农村社区协商典型案例,从协商时域、协商主体、协商动因、协商程序和协商结果等五个方面研究发现,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协商方式与协商内容,保障公众参与社区协商的拓展与深入。但与此同时,协商实践的弱参与与主体代表性不统一、协商实践趋向异化与程序设计规范化相违背、实践创新的短周期与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匹配、协商实践创新形式化与效力可持续性相冲突等问题,则进一步困扰着农村社区协商进程,建立稳定的农村社区协商体系亟待制度与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此,今后农村社区协商要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协商时域发展的均衡性、协商主体参与的平等性、协商动因启动的包容性、协商程序制定的规范性、协商结果达成的共识性。具体而言,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应当以地方发展实际为起点,推动协商程序设计规范化;以培育农民主体为基础,引导利益诉求表达理性化;以制度权威重塑为重点,确保协商实践成果共享化;以协商的法治化为保障,促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