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悦读·读书会暨第三场咸宁农村社区建设专题汇报在学院313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由郑薇主持,徐建红和聂雨彤主讲:“关于农村社区建设路径的探讨——以咸宁市为例”的专题汇报,在吸取前两场报告会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整理再出发,为专题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读书会伊始,主讲人徐建红从成果展示和理论思考进行汇报。第一,成果展示,具体从硬件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官桥八组农村社区建设成果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第二,理论思考。首先在分析农村社区的概念及建设模式同时,重点对《湖北省“十三五”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行要点解读,并指出咸宁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四种探索模式。其次就行政推动的效用、试点效果的异同、现有成果的保障对四邑村、肖桥村和官桥八组这三个试点进行深入剖析和对比分析。最后从动力、理念、资源和技术四个方面就如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展开思考。随后,聂雨彤从基层农村社区工作开展难度以及村企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未来走向等进行补充。
接下来,大家围绕本次汇报主题展开充分讨论。其中更多涉及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部门与社区之间的博弈、如何因地制宜以及如何衔接居民需求等由此探寻此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行为逻辑和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最后,费雪莱博士后和陈鹏博士进行了深度点评。费雪莱博士后表示,政府要与农村社区进行良性互动,要在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中实现政府观念的转变。但从理想设计到现实落地不是一件易事,唯有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和社会主体的参与才能实现联动的最佳状态。陈鹏博士充分肯定了这三场咸宁农村社区建设专题汇报的成果,在层层递进中此次汇报成效显著,可圈可点,有血有肉。总结为“五‘有’三‘会’”:“五‘有’”即有工作汇报、有成果展示、有问题启发、有观点分享、有动力讨论;“三‘会’”即会关系建构、会逻辑梳理、会理论关怀。并针对三次汇报提出进一步思考: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社区建设?如何激发农村社区建设治理主体的活力?如何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共识?至此,咸宁市农村社区建设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但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和探索仍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