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地新闻
    基地新闻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李伦教授来基地讲学

    作者:程 方 编辑:程 婧 发表时间:2017-11-26

    1126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伦教授应邀在我院309会议室作了题为“‘1984’离我们有多远——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唐鸣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万明明教授、余卫东教授,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曹胜亮教授,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郑州大学黄辉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费雪莱老师及基地所有成员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唐鸣院长对李伦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简单介绍后李伦教授结合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思考开始了本次讲座。首先,从人工智能的道德算法、设计伦理、社会伦理这三个维度入手,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变迁是从仿生到仿人的过程。接着,围绕人工智能产生的代码问题、共享问题、公正问题、安全问题、隐私问题、自由问题等,提出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担忧,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思考“人工智能是统治人类还是消灭人类?”最后,通过结合国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提出人与技术的关系具有多重性,引出“人和技术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同时强调,技术的无限性和人类的理性选择使得人工智能成为一种希望的革命,海德格尔以“技术的追问”来探寻人与技术的自由关系可以作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终极命题。“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可谓是对终极命题的当代解决探索。

    接着曹胜亮教授从法学研究视角指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不具备民法意义上的“人”的资格,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其发展必然会对道德和法律形成一定的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将会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来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应理性对待人工智能。陈荣卓教授则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了积极回应。他指出政治学研究更多关注国家权力分配问题,就当下所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十九大提到的社会治理的四个维度都隐含着技术赋权,倡导治理中技术应用的现代化。同时结合上海智能治理试点的做法提出如何体现技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等思考。最后陈教授表示,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是值得思考的终极命题,通过从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探讨,为参会人员带来许多延伸性思考,期待未来与李伦教授围绕相关命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不同学科、不同维度的思考,增强学科间的交融与延伸。

    Copyright © 2020-2023 版权所有:中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网 鄂ICP备17029695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